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许家洞镇金银寨的711矿,是我国最早发现并建成的大型铀矿,被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20世纪50年代起,一代代矿工在技术匮乏、环境艰苦的条件下隐姓埋名,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升空、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提供了关键铀原料,用奉献与牺牲铸就了“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的不朽丰碑。
为深入挖掘和铭记711矿这段隐秘而伟大的历史,作家王琼华携手湖南人民出版社先后推出了《籍贯711》和《功勋711》,两部图书生动记述711矿从发现、建矿到生产,直至政策性关闭的47年中,711矿人在技术条件和生活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历经磨难、艰苦奋斗、舍身为国的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书中以主题串联人物故事,辅以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勾勒出711矿建设者的群像和精神特质,实现了对这段历史的抢救性记录,抒写了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浇筑一座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自强“精神富矿”的不朽功勋。该书出版后引发全国关注,获得央视专题特别报道。
湖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张勤繁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推介的《籍贯711》和《功勋711》,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在主题出版领域的力作。两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新时代的呼唤。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了解历史、铭记先辈功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发扬实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得知711矿第一代矿工所剩无几,我深知记录这段历史是写作者的责任。”会上,作者王琼华在分享创作历程时表示,自2019年起,他踏遍711矿区,采访400余名矿工及后代,发掘了大量历史资料,历时6年完成《籍贯711》《功勋711》两部作品的创作出版。书稿创作历经多次打磨,《籍贯711》中的39个故事就是从数百个故事中精选而来,并从800多张历史图片中挑选37张作为配图。“两部作品是对英雄们的永恒致敬,711的故事讲不完,我会一直写下去。”
推介会上,书中故事原型代表711矿矿工张自钊、矿嫂张荣华作为特邀嘉宾亮相,他们用真挚的话语分享了当年在711矿工作、生活的坚守与奉献。711矿矿工张自钊在分享中表示:“井下岩壁滴水,工装从没干过;风镐震得握不住筷子,可铀矿是国家的大事,再险也得干!”矿嫂张荣华则讲述了711矿家属们的默默付出:丈夫常年驻矿,她在家挣工分、带孩子,深夜织毛衣补贴家用,“他干的是国家大事,我不能拖后腿”。
专家代表谭旭东在分享中指出,“711矿”重点图书是主题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具的时代主旋律报告文学,并对其艺术性给出高度评价:一是以“三点透视”手法,用小故事串起大情怀、大叙事;二是融合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语言特点,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三是文字优美、文学性强,善于描绘情境、场景和心理活动,充满温情。
活动尾声,嘉宾们围绕该书采访收录的故事展开深情对谈,并深入探讨两部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时代价值。现场读者纷纷表示,通过阅读这两部图书,他们感受到“711矿”的故事从来不是冰冷的历史记录,而是无数普通人用热血与坚守写就的生命史诗,这也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此次活动由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湖南人民出版社承办。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