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者身边的出版专家

便捷、安全、高效

李编辑:15265072852(微信同号)

刘编辑:19953055284(微信同号)

长篇小说《鹰眼》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2025-08-19 17:04:21 次浏览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一部以福建沿海抗日斗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鹰眼》引发关注。8月12日,由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漳州市委宣传部、漳州市文联联合主办,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海峡文艺出版社、漳州市作协协办的“长篇小说《鹰眼》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陈远等出席活动并讲话,十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座谈,围绕这部作品展开了一场关于历史叙事、文学创作与精神传承的深度对话,共同缅怀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座谈会由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主持。
  
吴义勤在讲话中说,书写抗战故事是时代的召唤、是中国作家的神圣使命。这部小说视角独特,故事性强,以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实现了对战争与历史的反思,人物塑造也有特色。  

郭义强指出,这部作品在很好的节点推出,体现了作家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重大时间节点上的责任意识。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总编辑陈远在致辞中对《鹰眼》给予高度肯定。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著名作家柳建伟认为,小说题材重大,背景宏阔,突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作用,主线清晰,人物塑造鲜明,语言干净、准确、简洁,建议小说中可以多用一些真实地名,增强历史厚重感和真实的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认为,小说填补了福建抗战题材的空白,在描写敌我双方斗争时,把重心放在了写人上,注重写人、写人物形象,作品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紧张的情节以及引人的戏剧性。

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梁鸿鹰认为,小说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概括的历史内容非常广阔,叙事上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情节设计巧妙,体现了中华美学的精神,方言和民俗的融入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生活、地域文化特色的热爱和熟悉。  

中国作协创研部原主任胡平指出,小说的题材背景非常好,作者充分发挥了本土题材优势,作品的纪实性强,增加了抗战题材文学作品内容的完整性,作者集中刻画地下党人形象,情节错综复杂,人物形象机智勇敢。

福建省文联原巡视员、福建省作协名誉主席杨少衡介绍了这部书的背景,认为这是一部从特殊角度表现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历史的作品,作品具有一种战略眼光,以饱满激情来表现这段历史。

中国作协创联部原主任彭学明认为,小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艺术的隐喻巧妙自然,不仅写正面谍战,还用大量的闲笔写了海盗生活、渔民生活,建议小说可以加强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小说具有大历史观,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角度创作这个题材的东西还不那么充分,这个视角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具有传奇或者是神奇的色彩,有事实依据,更有在正义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主持正义战争里悲壮、英勇、牺牲的精神在里面。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认为,小说具有时代性、在地性,注重故事的精彩好看,鲜明写出了地域的特点,是海洋特色或者是海岛特色,是一部有海味的小说。  

《光明日报》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小说细节上做的很到位,能见出作者的文学功底,建议小说可以增强悬念,使故事吸引力更强,人物的刻画可以更细致。 

《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认为,小说成功塑造了多个典型人物关系与情节模块,既满足读者类型化期待,又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实现了良好平衡。作者巧妙运用已有文学和影视元素,并融入地域特色与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使作品在叙事上更具吸引力,具备较强的影视化潜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认为,小说中地方风土人情对情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故事中关键性的情节冲突。小说在谍战题材上进行了创新,将小事件与大历史背景结合,提升了谍战小说的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同时,小说避免了孤胆英雄的设定,展现了群像的魅力。  

《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表示,《鹰眼》在谍战类型化探索中已显锋芒,但其文学性与历史深度仍需在“真实性”与“地域叙事”中进一步突破。这场研讨会为福建抗战题材创作提供了兼具本土化与时代感的思考方向,亦为当下主旋律作品的创新路径注入新启示。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认为,小说虚实之间处理比较好,多元文化和地方性特征比较明显,有反思性和批判性,建议小说可以增强悬念的使用,加强人物的心理和内在精神的书写,对于战争的反思可以再深入一些。

学习时报经济社会部副主任张丹丹表示,历史不应止于再现,更要追问其与当下世界的关联。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既以福建抗战史为支点撬动隐蔽战线的叙事创新,也因其未竟的深度而引发关于文学、影视与历史责任的持续对话。 

座谈会上,作者吴玉辉分享了创作《鹰眼》背后的故事。他表示,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自己家乡的抗战历史,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们。  

《鹰眼》的出版,为中国抗日战争题材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视角,对于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部作品将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热门文章/ Popular articles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售前售后全程支持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