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教授是陆游的绍兴同乡,他从幼年时常在沈园温书谈起自己与陆游神交。而陆游故居门前朱东润先生写的对联则构成了他对文科教授的初印象。接下来,他以钱锺书《谈艺录》为起点,莫砺锋《陆游十讲》为终点,勾勒建国以来陆游研究最核心的关注点——陆游与理学的关系,以及他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朱东润的《陆游研究》对此同样关注。而作为撰写人物传记的基础,朱东润特别着墨于陆游与南北宋党争的关系。陆游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因而山阴陆氏被视为新党子弟。这一身份在南宋否定新党的朝野共识下,深深影响了陆游的人生选择,他必须抓住任何机会,无法如元祐子弟那般超然与谦退。
同时,朱教授还就陆游的爱国主义展开分享,认为陆游的爱国,不止是爱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还包括北宋以来的故土,或是更久远的汉唐故地,其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今日的中国。朱东润写陆游非常关注现实主义的层面,这是针对江西诗派而言的。陆游虽师从江西宗派的曾几,在技法上有所精进。但与江西宗派的黄庭坚、曾几终其一生致力于锤炼字句不同,陆游天资极高,早在青年时代对句就写得极好。可以说,好诗被唐人写尽,好对句被陆游写尽。既然技巧已臻成熟,陆游很快就认识到作诗不止于技巧,随着年纪渐长,他日益融入现实主义因素,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关怀。朱刚教授最后表示,他最近一直在读这本《陆游传》,朱老的文笔很好,阅读的过程很幸福,放在今天也绝不过时,推荐读者用心阅读。
最后的读者提问环节,将本次分享会又推上了一个高潮。一位建筑专业但对文史感兴趣的读者提到曾有一位建筑学家提出过《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一首本事是关于陆游在四川的一段爱情故事(并非唐婉),说法比较生僻新奇。没想到陈尚君教授马上说出这位建筑学家的名字——曹汛,并说出他的主要观点。曹汛先生对陈教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人。因为他除了建筑学以外的兴趣生前也有辑补唐诗,陈教授在他的《唐五代诗全编》里引用了曹汛先生很多的文章。对于读者提到的今日的沈园并非当日之沈园,朱刚教授则予以肯定,并说当时的沈园要比今天的沈园大得多。
图书介绍:
朱东润(1896—1988),原名世溱,字东润,后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曾任武汉大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
作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朱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传记作品的写作中,开创了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范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古代作家传记作品。如杜甫、梅尧臣、陆游、元好问、王守仁、张居正、陈子龙等,朱先生都曾为他们立传。《陆游传》是朱先生所作传记的第三部(前两部是《张居正大传》、《王守仁大传》,其中《王守仁大传》未及出版,手稿即已遗失)。
朱先生的“陆游三书”,写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其中,《陆游传》和《陆游研究》均写成于1959年,分别于1960年、1961年出版,此次特改为简体横排,合为一册,由朱先生的弟子陈尚君教授予以修订,对诗文作了逐字校核,并撰写了《新版弁言》。《陆游选集》则写成于1961年12月,初版于1962年,此次据旧版重排重校,改为简体横排,以方便读者阅读。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