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由武汉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春秋楚史》出版座谈会在武汉中心书城召开,《春秋楚史》作者、楚史研究专家程涛平,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马敏等十余位深耕楚史与楚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该书的出版背景、成书历程、学术突破及文化价值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楚学研究纵深发展、传承荆楚文脉凝聚共识。
《春秋楚史》是程涛平先生耗时数十年构建的《楚国通史》宏大系列的第二部,上承已出版的《先楚史》,下接即将完稿的《战国楚史》,由武汉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四册、逾两百万言,全面重现了春秋时期楚国近三百年的历史图景——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思想文化的流变,到社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形态的发展,均作出考证与阐释,兼具学术价值与开创意义。
作为一部着眼于春秋时期楚国史的著作,该书具有以下三大亮点:第一,遵循文献年代框架,还原历史本真。书中大量引用《左传》《国语》《穀梁传》等先秦历史文献,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与解读,梳理春秋时期楚国的历史发展脉络。第二,融汇出土文献成果,突破研究边界。书中系统整合清华简、上博简、郭店楚简等重要出土文献的研究成果,与传世古籍相互印证、彼此补正,为还原春秋时期楚国历史细节提供了全新视角。第三,兼顾历史完整性与评价客观性。在完整叙述春秋时期楚国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作者对每位楚王的执政举措、历史功过作出客观评价。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对《春秋楚史》的学术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马敏认为该书的出版体现了程涛平先生“求全、求简、求深、求通、求新、求文采”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对楚国史整体的学术研究非常有帮助和启发。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杨华指出,《春秋楚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添砖加瓦,别开生面,对于梳理楚国的历史脉络,比较中国文化的南北异同,大有裨益。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公文认为该书的特色是充分利用了考古挖掘资料,尤其重视运用金文和简牍文献。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研究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蔡靖泉概括了该书的三个特点:一是博采众长,自成体系;二是不从人云,力创新说;三是纵横展开,史志结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学系主任、楚学研究所所长宋亦箫称赞本书结构合理,内容体大思精,非常重视考古实物材料的运用,有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三者优点融为一炉的融合之效。江汉大学原副校长涂文学评价《春秋楚史》内容上通专结合,体例上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堪称“楚史巨制”。
武汉出版社始终以传承荆楚文脉为己任,坚守学术出版阵地,持续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楚学研究的繁荣。近年来,在各位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先后推出《荆楚文化丛书》《先楚史》《武汉文脉》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形成了显著的出版特色。
《春秋楚史》的出版,不仅为国内外楚史研究者及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考文本,更对推动先秦史、地方史研究的纵深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战国楚史》的后续出版,《楚国通史》“三部曲”将完整呈现楚国从起源到鼎盛再到灭国的全历史脉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新活力。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