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者身边的出版专家

便捷、安全、高效

李编辑:15265072852(微信同号)

刘编辑:19953055284(微信同号)

王洁《过秦岭》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5-09-16 09:38:33 次浏览

9月14日下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与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青年作家王洁报告文学《过秦岭》作品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成功举行。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施战军,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鹰等十余位文学评论界知名专家与会研讨。会议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关宁主持。

当天研讨会围绕青年作家王洁新作《过秦岭》的文学价值、创作特色与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以细腻笔触和深厚情感,通过记录平凡“秦岭人”的不平凡故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是近年来报告文学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小人物、大主题”描绘秦岭生态保护长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小峰在致辞中介绍,《过秦岭》是青年作家王洁历经多次实地踏访秦岭,用心用情书写的一部优秀作品。该书以“小人物、大主题”的细腻叙事,将宏大主题分解为鲜活的人间烟火,既见时代精神,又见人性光辉。作品已入选“中国好书”2025年7月推荐书单,并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支持。作为出版方,希望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和探讨,以更多元的视角、更宽广的视野去发现作品所承载的丰厚精神世界。

作者王洁在分享创作心得时表示,作品记录了自己三年多时间里走访秦岭56个村子、采访189个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创作初衷源于对秦岭的热爱及其治愈力量的感知。“秦岭是一个可以治愈人心灵的地方”,从最初想去散心,到后来结识许多小人物,书写秦岭和守护秦岭的人们仿佛是她“命中注定”的使命。她动情地说道:“书中人物坚守秦岭是出于本能般的自然情感,而非将‘责任’‘使命’宏大词汇挂在嘴上。我能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让这份坚守被更多人看见。”

打破俗套叙事视角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

与会专家学者对《过秦岭》一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施战军认为王洁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了介于“人文写作”和“大众写作”之间具有创新性的写作思路。她以“贴人亲物”的写作手法让生命与秦岭相连接,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密度。

郭义强则认为,《过秦岭》是“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写平凡人不平凡事的优秀范本。他特别赞赏书名及章节标题的生动自然,认为这体现了出版和写作应具有的“群众观”,是用“好看的故事传递伟大的精神”的成功实践。

梁鸿鹰指出,这部作品跳出了生态报告文学常见的俗套,作家以细腻的感知、严谨的考证和实际的体验,搭建起了自然、人与文化的立体叙事空间。“作品语言精美,装帧设计精良,体现了作者和出版社的工匠精神。”

兼具“文学美感”和“抵达真相”的报告文学创新性写作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将《过秦岭》称为“散文化的报告文学”,把感性放在首位,透着一种真诚的心态和情感,在主题性写作中格外难得。他说:“作品抓住了平凡和伟大来做文章,描绘了真实感人的‘秦岭人’群像,这是一组生动诠释人民性深刻内涵的群像。”

文艺报社总编辑刘颋指出,这是一部情感饱满、有“我”的作品,充满了活气,她认为,《过秦岭》“外视角+内视角”的独特观照视角,既告诉大家今天的秦岭是什么样的,又回答了“秦岭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中国作家》杂志主编李云雷表示,作品具有非虚构文体的特点,书中每一章都是一部小人物的列传,每章结尾的“走笔”则像是点评,这样的篇章结构,既能够记事,又能够抒发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和感慨。他认为“这种文体上的创新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评价道,这是“近年来读过的最好的报告文学”,文笔优美、调研扎实,开创了一种“温柔而深入、理解而开拓的女性报告文学风格”。作品不恶意拔高,而是通过平凡甚至“边缘”的人物故事,展现出文学为弱者发声的力量。

小切口折射秦岭生态图景,彰显报告文学的社会意义

文艺报社副总编辑李朝全认为,《过秦岭》作为生态文学作品,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小窗口,通过书写秦岭保护的进展,反映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作品重点突出了秦岭的珍宝,不仅写出了自然美好,也写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社长杨平表示,《过秦岭》写的是绿色生态,但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写出了绿色生态中一群人的人生和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对当前社会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引领作用。”

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穆涛从编辑角度谈道:“这是一本直视秦岭的书,写得很扎实、很具体,态度也很老实。王洁在探索观测秦岭中独有的东西,努力找它们的独特性。作品带有传统史志写作的特色,记录了进不了史的小人物,而这些人物构成了今天秦岭的社会生态。”

始于秦岭但不止于秦岭 具有现实启发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执行主编崔庆蕾从实践的角度来讲,觉得这个作品提供了一种方法论。如何来推动乡村振兴,如何进行生态保护,如何进行林业治理,一系列的时代命题摆在面前。而这个作品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能够带给人们很多的启发。

陕西省作协《延河》杂志副主编弋舟强调,这部作品“因时而生”,高度契合时代的需要。“在生态文明意识日益觉醒的新时代,这部作品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它为写作者如何以真诚的、关切的、谦虚的、深入的姿态和现实世界、和他人建立联系提供了一个范例。”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刚用“有人、有料、有情”概括这部作品的特点:“书中有一个个鲜活的人,有特别具体丰富的内容,作者还不断袒露自我,将作品呈现为一个有情的文本。”他还认为,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它的叙述非常自由,而这种叙述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层次。

该书作者青年作家王洁系西安市文艺两新联合会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出版散文集2部,长篇小说4部,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陕西省“五个一工程”奖、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多项重要荣誉。《过秦岭》为王洁首部报告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即受到读者和文艺评论界的广泛好评。

关键词:

热门文章/ Popular articles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售前售后全程支持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