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图书馆展厅内,五折幕CAVE空间正上演着奇妙的光影魔术——清代《万寿盛典图》中描绘的天坛祈年殿木刻版画,在裸眼3D技术加持下缓缓“立”起,铜版印制的太和殿飞檐斗拱仿佛触手可及,参观者伸手欲触的瞬间,石印版画里的永定门市井烟火“漫”出屏幕,引得众人发出阵阵惊叹。这正是中图云创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图云创)与首都图书馆联合打造的VR《版画中轴》带来的独特体验。
7月27日,正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通过凝练198幅中西版画与25种珍稀典籍,重构中轴文明图景。VR《版画中轴》木刻、铜版、石印工艺与裸眼3D、空间影像建构、AI辅助建模等前沿技术的融合,让沉睡在古籍里的版画“活”起来,转化为“可听、可感、可穿越”的多维世界。
将百年前的版画与典籍转化为VR内容,并非简单的技术移植。中图云创副总经理单峰坦言,推进中面临两大核心挑战:既要精准还原老版画的纹路肌理、墨色层次等岁月质感,又要突破从平面素材到三维场景的转化壁垒。
一方面,老版画的纹路、墨色浓淡、纸张肌理等岁月沉淀的味道,很难用数字技术精准呈现,要让用户在VR中感受到版画特有的气息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将平面的版画、古籍转化为VR所需的三维立体呈现,这需要突破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壁垒。
为破解难题,中图云创的技术团队反复尝试多种风格设定,不断调整渲染材质,攻克了墨色太亮缺厚重感、纹路模糊失精髓等问题。历经数十次参数优化,最终以复古仿版画视觉风格最大程度保留了还原度。为了让平面版画“站”起来,技术团队实地比对,在景山万春亭测绘数据,让虚拟场景里的角楼高度、台阶级数都与史实严丝合缝。通过实地走访中轴线现存建筑,对照版画细节校准数字模型,让虚拟场景既贴合历史原貌,又传递出建筑特有的气韵。
木刻的质朴、铜版的细腻、石印的灵动——这些传统版画工艺的艺术特色,在裸眼3D、AI辅助建模等技术加持下愈发鲜明。
“VR《版画中轴》历时一年完成,五折幕裸眼3D作为艺术特色呈现的核心技术,团队重点攻关画面拼接精度与立体透视幅度,避免拼接偏差破坏场景完整性,也防止透视不当降低沉浸感;AI辅助建模时,先做概念设定、建模,测试材质效果,再对照原作反复调整参数,每个参数都要试几十遍,确保场景贴合历史原貌。”单峰说。
在VR场景中,观众得以用版画的形式了解“天坛采药”的故事,配合解说,中国古典的美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这种“技术搭台,文化唱戏”的思路,让《版画中轴》的特色愈发鲜明。
“原来永定门的石狮子有这么多讲究!”刚体验完互动问答的中学生李雨桐,正对着屏幕里的版画细节做笔记。VR《版画中轴》推出后,像这样的年轻观众占比超六成,他们既为“穿越”进版画的新奇感着迷,也提出了“想了解更多建筑背后的故事”“希望亲手‘拼贴’版画”等建议。
中图云创已启动优化计划:将邀请历史专家录制深度讲解,拓展内容维度;增设互动问答环节,让观众在参与中加深理解。
从纸张到数字,从静态到动态,《版画中轴》的VR呈现不仅是一次技术创新,更是对文化传播方式的探索。正如单峰所言,唯有让古籍里的文字、版画中的图案“活”起来,才能让中轴线文化在新时代真正走进大众心里,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