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尧当天分享了创作初衷与主题思想,他提到创作灵感源于家族记忆中战争创伤的细节,希望借此作品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桃花坞》首发刊物《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谈到,这部作品中,完全没有以往学者写小说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很好解决了学者和作家身份无缝的衔接。他还建议中文系的学生一定要看,小说寓教于乐,其中还能看到文学史。
毕飞宇认为,王尧凭借这部《桃花坞》已经走到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因为作家的诚恳和写作才华,让人产生信赖,从而获得阅读的愉快。
李洱引用北宋诗人梅尧臣《东溪》中的名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形容自己阅读《桃花坞》时的感受。他还强调了日常生活和人物、家族命运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对于大家都提到的学者式写作,他认为王尧本身是非常好的学者,但他以前的散文、批评其实也很感性。
何平谈到当代文学批评的现状,很多时候学者们只是把作品作为一种研究对象,批评因而成为一种专业的职业行为。作为小说家的王尧,已经获得叙事和抒情的自由。通过他笔下的苏州,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
曾攀认为,《桃花坞》属于地方性写作,具有即时性、瞬时性、历时性、跨时性的特点。梁豪从责编角度出发,认为小说具有“淡美”和“哀感”的艺术特质。周晨从自己对桃花坞的在地童年记忆谈起,介绍了《桃花坞》书籍封面设计理念及文旅结合的宣传发行建议。
当天现场还进行了富有象征意义的系挂书签环节,引用小说中方黎子“桃花坞妙就妙在没有桃花,你想象哪里有桃花,哪里就桃花灼灼”的话语,点明如今桃花坞“放眼尽是桃花灼灼”的景象。与会嘉宾选取一枚写有小说片段的书签系挂在桃树枝头,以此寄托对和平的祈愿、对文化血脉延续的期盼。
此次活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宣传部、苏州名城保护集团联合主办。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