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者身边的出版专家

便捷、安全、高效

李编辑:15265072852(微信同号)

刘编辑:19953055284(微信同号)

程青《凤舞》分享会在京举办 探讨文学如何让“被漠视者”发光

2025-07-03 16:40:52 次浏览

6月28日下午,“从‘被漠视者’到‘发光体’——《凤舞》新书分享会”在北京SKP成功举办。

《凤舞》作家程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当代》杂志主编徐晨亮,《青年文学》主编张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胡晓舟展开对谈,探讨这部“平凡女性史诗”中蕴含的生命韧性,与现场观众共同聆听这段关于边缘者自我救赎的动人故事,见证文学如何为“被漠视者”赋予璀璨夺目的光芒。

程青,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至2006年底为北京作协签约作家,曾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为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学员。著有长篇小说《盛宴》《湖边》《最温暖的寒夜》等,小说集《月色朦胧》《嵇康叔叔》《十周岁》等,散文集《暗处的花朵》等。多部长篇小说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和北京作协签约项目及原创精品项目。多次获得《当代》杂志文学拉力赛分站冠军,连续多年入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及多种好书榜单。长篇小说《盛宴》将由阿联酋沃塞莱出版社翻译出版。

《凤舞》讲述了出生于60年代初苏北地区的女孩凤舞横跨半个世纪的成长故事。凤舞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是“我”童年时的玩伴与挚友。她在家中有四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下,弟弟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姐姐们成为配角,而凤舞则受到了最大的漠视与轻慢。这个被家庭与社会边缘化的女孩,从读书识字到步入社会,从情窦初开到结束婚姻,始终承受着家人的嫌弃、外界的鄙夷。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压力与困扰,凤舞却依然像照顾父母与弟弟一样,把对世人的友情、爱情和亲情真挚抛洒,爱是她立足于世的支柱与力量。故事的最后,凤舞在福利院收养了一个残疾女孩,把自己的爱献给需要帮助和关怀的人。  

命运多舛,几度错爱,却仍然对他人和世界充满善意和温情,这是凤舞的人生,也是一个平凡女性的人生底蕴和亮色。

程青在分享创作初衷时坦言,《凤舞》是其“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的长篇小说,旨在呈现“一个女性如何从荒芜中生长出爱的力量”。她将人物命运紧贴时代:“这本书主人公都是有出生年月的,她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段情感波折,包括她如何走上职场,最后又如何走到生命更加开阔的境地,都是紧贴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的。新闻还在发生,文学其实是同时开始的。”

胡晓舟对此表示赞同:“我们和书中的人物同为芸芸众生,我们的命运和思想感情始终是跟这个时代同频共振的。我们在大时代中生活,中国的发展也反映在我们每个普通人身上。”她认为,《凤舞》细致而贴切地描摹出不同人物的命运以及时代、社会给他们的投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凤舞》从童年懵懂写到中年沧桑。写人生的荒唐、错乱、混沌,也写友谊的纯真、亲情的繁芜、爱情的一唱三叹。程青的写作把生活立体化了,把主人公凤舞以及与之相熟的亲人同学同事以及‘我’的情感纠葛、爱的复杂用‘万花筒’的方式呈现,让读者看到了世界的真实本质,在震撼读者的同时也让读者沉思:生活是这样吗?生活就是这样。作家笔力深厚,娓娓细琢,让我想起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凤舞就是中国的莉拉。”徐晨亮引用《当代》读者周平的评论,精准点出了小说的魅力。同时,他认为,《凤舞》的独特之处在于“从非典型人物入手,写出时代与个人的复杂关系”。凤舞既“深不可测”又“清澈透明”的性格,正是时代挤压与人性韧性交织的产物。

张菁认为,《凤舞》的魅力来源之一,是它带给读者的“融合”的体验感,通过那些隐藏在书中的生活细节,人物关系,字里行间的爱、理解与体恤,唤醒我们的精神记忆。“在《凤舞》中,我们可以读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个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一个人的生活。我们更能看到一代一代人的生活,看到一个个女性跟身边世界相对撞的时候如何自处,如何自洽,如何看待、辨认和寻找自己,以及如何让自己真正地立起来。”

在缺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凤舞真的能有着超乎常人的善良宽容吗?对此,胡晓舟的理解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凤舞并不仅仅反映一位女性个体的命运,而是代表着社会发展和历史的进程在女性身上的投影。所以凤舞既遭受到命运的不公正,但同时,这些经历也会让她成长,给她更健全的人格、更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这个世界,最终实现与世界的和解,也成就一个更好的自我。”

程青表示,写作应该给出合乎生活的解释。即便无法给出合乎生活的解释,也要给出合乎文学的解释,“虚构人物必须站得住脚”。在写作过程中,程青也曾反复自问,凤舞能做到这么好吗?为了让这个人物成立,程青的方式是建构——用大量矛盾细节堆砌人性复杂性。“小说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不是某种爆款叙事。严肃的写作者不会这样轻率地处理作品,可能我们会很笨,很慢,像采矿、种地一样,我们会一点一点地深耕细作,寻找到被生活表象所掩盖的哲思和真相,然后像献宝一样献给读者。”

徐晨亮表示,他在编稿之初也曾有过这个困惑,但在阅读完全文后,这一疑虑便被打消了:“随着凤舞和‘我’一起成长,跟他们一起经历这么多,见证着他们的生活,经历着他们的风雨,也就能够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我们只有到小说情境里面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人物的动机和感受。”

张菁则认为,在程青的作品中,她把人的复杂真正塑造起来。“一个人能有这么好吗?作者恰恰告诉我们说,人可以这么好,因为她总要支撑自己的信念,在自己的信念里面,有光亮,有希望。而希望不仅仅在未来,更在于此刻,它是我们与世界、和身边人交流的态度与方式。”

胡晓舟赞叹,《凤舞》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凤舞》在艺术上秉承着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还用到很多传统的艺术手法如白描等,用人物的言语、行动去刻画人物,推进故事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扎实的文本。”

张菁认为,《凤舞》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么多的人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牵绊。“这部小说最厉害的地方不在于讲故事,而是当我们作为读者在走进作者为我们打造的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在和作者一起认识人,认识我们身边的人,慢慢地去理解身边的人。”

徐晨亮称赞《凤舞》给读者带来丰富、深沉的体验感:“长篇小说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它的主题,但是我们真正翻开一本这么厚的书,发现它带给我们丰富的文学体验和人生体验,远远不是一两句话能够概括和提炼出来的。恰恰因为它的长、它的厚度,以及丰富的细节,才让我们有一种感觉,是我们陪伴着主人公——不管是‘我’,还是凤舞——一起呼吸,一起成长。”

程青说:“作为一名写作者,我想写一本书,让别人通过我的书看到在别处看不到的东西。”
关键词:

热门文章/ Popular articles

15265072852

19953055284

客服service

售前售后全程支持

李编辑微信二维码

刘编辑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