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纸上先贤祠”,映照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标高 张冠生新作《九人》出版
2025-06-24 17:24:21
次浏览
2025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学者张冠生新作《九人》。这是一部记录张君劢、潘光旦、陶行知、徐铸成、张荫麟、千家驹、胡愈之、柳亚子、沈昌文九位博雅君子生平与精神的群体传记。他们活跃于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中国,横跨政学两界,是各自领域内举足轻重的人物——“中华民国宪法之父”张君劢怀抱“再造中国”的宪政理想;文人革命家柳亚子以“顾盼不群,令小儒咋舌”的风骨书写时代;陶行知秉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信念推动教育革新;胡愈之“一生心事问梅花”,在文化与政治的交织中探求真理……曾经,他们成群地来;后来,他们成群地走。在当下价值多元、知识图谱重构的时代,重温这些学人的足迹与思考,具有特殊的镜鉴意义。
作者张冠生曾长期担任费孝通先生助手,浸润于深厚的学人传统,他凭借丰富的史料考证与质朴细腻的笔触,不仅勾勒出九人的心路历程,更着力呈现他们清雅超凡的才识、刚正恢弘的气度以及那份“有意思”的生命意趣,引导读者回望那个“斯文成群”的人文星空。
本书的核心旨趣,在于尝试搭建一座“纸上先贤祠”,为散落的历史星光定位坐标。书中并非简单罗列人物生平,而是深入开掘这些学人身上所凝聚的现代知识分子精神标高——他们人性丰沛,视民如伤,风骨方正,才情特出,见识非凡,气度优容。正如丁石孙先生在1990年代中期的感慨:清华、北大过去那些学者,“不管是什么专业、做哪门学问,都很有意思”,“那时候有一个算一个。现在,有意思的人不多了。”本书正是对这一“斯文”传统日渐式微的深沉回应。作者从多年积累的“文人花絮”笔记中精心梳理,聚焦于九位代表性人物,如陶行知由“知行”到“行知”的求索、在困境中坚持“博爱、独立、民主、和平、科学创造”的教育理想;张荫麟文星早殒未曾吐尽的遗憾;徐铸成“心急火燎似的想写点什么”的报人赤忱……这些生动的片段,共同编织成一幅九星连珠的精神图谱。
作者谦称此书仅为“个人课业”,旨在“为日常生活添点意趣,为后人存点薪火”,实则是对“文化靠传,史料应存,功课该做,前贤当敬”信念的执着践行。九人之外,尚有九十、九百……这座“纸上先贤祠”呼唤着后人的注目与接续,以期在隔代衔接中,弥补时代的欠缺,重燃人文的薪火。在汗牛充栋的传记写作中,《九人》以其深切的敬意、独特的视角和温润的笔调,为读者点亮了一盏回望历史、照见当下的精神之灯。
关键词: